上海地区大肠癌发病近五十年增五倍多
2012-10-23
本报讯 (记者 顾泳)日前,第三届中美大肠癌多学科综合治疗研讨会传出消息:上海地区大肠癌发病已占所有肿瘤第二位 (肺癌为首位),近50年来,大肠癌发病增长5倍多。专家表示,针对大肠癌肝转移病人应开展分类治疗,方可有效改善病人生存质量。
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蔡三军教授介绍,上海地区大肠癌发病呈现四种特点:首先,发病率明显上升,1962年大肠癌发病率为8.7/十万人,至2008年这一数字已上升至48.4/十万人。其次,随着饮食结构的变化,结肠癌比直肠癌的增长速度更快,目前大肠癌病人中,结肠癌约占六成,直肠癌约占四成。再者,大肠癌发病年龄日渐老化,过去发病中位年龄段为45岁,最新调查显示,中位年龄段已延后至70岁。此外,早期发现病人比例仍偏低,Ⅰ期病人仅为11.8%,明显低于发达国家25%的水平。
据悉,50%的大肠癌病人初诊时已出现肝转移,这类病人如何分门别类治疗,是国内外专家共同探索的课题。临床实践证明:大肠癌肝转移病人如能手术切除,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40%至50%。与会专家在规范化综合治疗的前提下,进一步讨论了个体化治疗的策略选择和实现方式,同时就大肠癌中比较少见的病况(如大肠神经内分泌肿瘤、大肠间质瘤、大肠淋巴瘤、大肠恶性黑色素瘤)交流了诊疗规范和最新研究进展。
专家提醒市民,定期进行大便隐血检查,发现呈阳性后再做肠镜,这种简便的方法就能及时发现大肠癌与癌前病变,为及早干预赢得宝贵时间。